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国际 >

全球滚动:影子银行探析

2023-05-30 09:21:59    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

引子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是指银行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影子银行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s)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信托贷款等非传统银行业务的急速扩张,我国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之一,也因此受到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期文汇予以汇编。

影子银行发展是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通道类金融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各自目标最优化后达成的局部均衡

李文喆在《经济学家》2021年第3期《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发展驱动因素》一文中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是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通道类金融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各自目标最优化后达成的局部均衡。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费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也规避了政策调控和金融监管。考虑到中国影子银行相对较大的体量,部分交易还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并不明确的法律权属关系,对中国影子银行目前和今后的发展应继续密切监测分析,尤其是要做好对规模数据和业务形式演变的观察,及时更新我们对影子银行发展的认知。

引导企业影子银行化活动的阳光化发展

张洁琼、马亚明在《财贸研究》2023年第3期《企业影子银行化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吗?》一文中认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能显著缓解高生产率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从资金流向上来看,企业影子银行化再配置的金融资源流向低生产率、低收益、高风险企业的信贷量最少。从信贷资源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影子银行化企业再配置的金融资源可以促进高生产率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但是会恶化低生产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益。鉴于企业间债权关系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金融监管部门应着重从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向两方面做好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识别和规模监测,着重监管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活动以及流向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子信贷资金,防范产业空心化趋势和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上升,引导企业影子银行化活动的阳光化发展。

既要保证影子银行业务活动在有效监管下开展,又要防止过度监管降低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郭娜、彭玉婷、冯立在《当代经济科学》2021年第2期《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一文中认为,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会促使商业银行杠杆率提高,影响紧缩性政策的调控效果,导致金融风险增大。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配合使用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防止在经济繁荣时期影子银行规模急速扩张、传统银行的杠杆率上升,可以有效防范影子银行监管套利,从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好地调控金融风险和实现经济金融稳健发展的政策目标;如果宏观审慎政策仅关注商业银行而忽视影子银行,那么政策监管有效性将会下降。此时,如果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反而会刺激传统银行部门通过各种业务通道向影子银行体系转移资金和信贷资产,达到规避监管、提高收益的目的,进而蕴藏更大的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第一,应形成动态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加强对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监管的同时,应赋予银行合理的风险定价和盈利空间,防范多层嵌套业务和通道业务风险,激励影子银行业务活动向规范化、持牌化、透明化转变。第二,协调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抑制影子银行顺周期性,进行宏观审慎的逆周期调控。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补、协调,搭建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利于实现对影子银行业务全覆盖和穿透式监管及影子银行规模的逆周期调节。第三,统筹兼顾监管力度和经济发展。要正确把握金融监管力度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既要保证影子银行业务活动在有效监管下开展,又要防止过度监管降低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关键词:

相关阅读